巍巍云台山,滔滔黄海潮。在黄海之滨,连云港市区云台山南、海州湾北,有一处历史悠久的淮盐生产基地——台北盐场。宋朝初期(1023年),台北盐场前身——板浦场便已建场立制,今年恰逢“千岁”,故称千年盐场。
这片三季姹紫嫣红冬日又蓝得深浅莫测的古老盐田,近年来,成为了淮北新晋网红打卡地、港城文化新地标。当前,这里正在进行一年一度的“春季”扒盐,慕名而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。
有摄影爱好者,拿着单反相机,不停的“咔嚓咔嚓”,时不时的踮起脚尖又俯下身子,只为了拍摄一张自己满意的照片;有各大报社记者,采风老盐场千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,采风老盐工祖祖辈辈吃苦耐劳的精神;有淮盐文化传承者,取一处场景,穿上胶鞋,拿起铁锨,拍摄淮盐文化专题片;有幼儿园的小朋友以及中小学生,前来接受淮盐传统文化教育,参观现代化采盐、扒盐、输盐、洗盐等工艺流程,切实感受美味的千年淮盐来之不易;还有退休的老盐工,站在滩边久久凝望着,回忆着年轻时采盐的场景,感叹如今盐场变化之大,生产工艺在不断进步……
“真的非常美,非常壮观!你看,那一望无垠的盐田,五彩缤纷的盐池,从空中俯瞰,犹如大地上巨大的调色盘。那远处的盐山,像雪一样洁白无瑕,在太阳的照射下发出耀眼的光芒。还有那来回穿梭的采盐工,争分夺秒抢收春盐,忙的是热火朝天。”苍梧报社摄影师陈泽林和同行一起交流说道。
“朱爷爷,这个盐能直接吃吗?”“朱爷爷,池子里的盐是怎么到盐山上的呀?”“朱爷爷,为什么要将完整的结晶盐板先打碎?”中小学生们正在盐池子里和老盐工朱春年进行热烈问答。
“这是我第三次来盐场采风了,这些年盐场的变化太大了,随着城市的大开发、大建设,高楼大厦拔地而起,十余万亩盐田被征用,为城市的辉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。在这片开发的喧嚣之中,还保留这最后一块静谧之地,这是台北盐场最后的盐田了。盐田面积虽小,但是盐工们的干劲不减,情怀依旧,他们吃苦耐劳、甘于奉献的劳动精神,永远值得我们点赞和学习!”连云港日报社俞记者感慨万千。
悠悠千载,台北人从最初的煮海为盐开始,创造了黄海之滨的盐业文明,也锻造出坦荡真诚的胸怀、艰苦奋斗的作风、甘于奉献的精神和超越自我的品质。在未来的跨越发展中,面对新时代的新挑战,台北人将一如既往开拓创新!
(苏玲)
|